Tuesday, September 17, 2013

從邁向永續地景規劃看再生能源議題


永續風能,從苑裡出發 台灣環境草根力量論壇記錄
場次二 風力發電與台灣再生能源政策現況與展望:林穎資
荷蘭瓦罕寧恩大學地景建築與規劃碩士)

【從邁向永續地景規劃看再生能源議題】
本文作者為林穎資

2011年春天,我於荷蘭就讀地景建築與規劃碩士班其間,曾經於實習課參與荷蘭鹿特丹市
南邊島嶼Goerree-Overflakkee再生能源發展之地景規劃,受當地政府與社區發展協會委
託,針對該島嶼在再生能源相關發展策略上不同向度的可行性研究,所謂不同向度,意指無
論為市場導向或就地自給自足發展,政策施行如何與既有人文、自然、農業地景相互協調平
衡。

再生能源地景,顧名思義,為將再生能源的發展計畫放置近脈絡更廣的地景基礎設施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規劃裡思考。再生能源發展方面,歐盟訂立了西元2020年可以
達到再生能源占總能源生產的百分之二十,在此發展綱領下,荷蘭將標準放在略低於歐盟標
準,百分之十四的目標(至2010為止只占百分之四)。該島位處於荷蘭鹿特丹南方與比利
時安特衛普兩大城市的中間,未來若能發展成能源輸出地區,過去地處偏鄉的弱勢將大為改
觀。然而,生產能源方式的改變,必然牽涉到國土規劃與空間使用方式的變遷,首先必須評
估該地適合發展的再生能源種類,並依照不同能源生產的需求對應實際環境條件,如:風力
發電機適當擺放的位置、生質能源種植的面積與地點、是否應該開發潮汐發電、甚至無可避
免碰觸到是否應該開啓荷蘭水災後築建的水壩等重要的社會安全問題。能源地景的概念所觸
碰到的議題不僅涉及再生能源的生產,更對小島原有的自然環境、農業發展、觀光與居民的
在地認同產生影響。如何在發展新的產業之餘顧及原有的在地脈絡,達到新的動態平衡?我
們認為,從地景的角度思考是一個新的觀點,從空間使用的調配切入,有助於將願景擺放在
更實際的資源分配裡思考。

從地景建築與規劃的角度思考再生能源發展,如何將再生能源生產效益極大化並非首要的考
量;取而代之,再生能源的生產如何於最低程度對既有產業、地景與地方文化影響下,達到
最大效益的發展,並取得新的地景平衡,讓再生能源成為居民對地方地景與文化的認同之一
,才是最終的目標。以風力發電為例,小島當地發展密度低,以農漁業為主,空曠的土地平
面,加上海邊終年多風的環境,理論上是理想的風場設置地點;然而站在區域規劃的角度,
地景規劃者的工作並非幫助能源公司尋找風場設置的極大化範圍,相反的,我們必須一一檢
視政府的能源政策、區域國土規劃、居民的地方認同、設置風機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能
源生產的經濟效益、能源生產的風險管理、可能對地方經濟產生的影響等不同角度的觀點,
找出不同角色可能的對話空間,由此指認出空間中符合最低程度影響地方與最大生產化的風
機設置潛力區域。

在所有的評估選項中,唯一一項無法做任何妥協的,即為風機設置對環境與人類健康的影
響。也是荷蘭政府法律明文規定風機設置的基礎,荷蘭國家政府所制定修改的環境管理法中
明文規定,用於風力發電的渦輪機發出之噪音,不得於任何建築物內偵測到超過全日平均45
分貝,夜晚平均40分貝的聲音,對於噪音敏感界限的基地邊界與建築物必須標明,不得有任
何建築物位於敏感界限內,五年內噪音紀錄需提供查核。此外,風機設置地點也不得使建築
物受到風機葉片所造成之陰影、眩光干擾,並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設置風機。風機設置前也
需與當地居民進行公共諮詢參與的溝通,資料不容篡改與錯置。

為了對風力發電有更近一步的認識,在實習課其間,我們也拜訪了丹麥零碳島Samsø、瑞
典生態城市Malmö,瞭解丹麥的能源民主與瑞典的永續生態導向都市更新;荷蘭在地田野調
查,我們接觸當地的風能合作社Deltawind,相較外於小島的資本投資,Deltawind以合作社
的形式,組織當地居民集資購買風機、租用土地,生產再生能源而後賣給電廠,其理念在於
使再生能源也能成為非財團式、在地化的經濟生產方式,相較於財團的大規模開發,
Deltawind小而緩慢的形式雖使得獲利無法快速成長(事實上,居民投資的獲利仍高於銀行
存款的利息),卻也一步一步穩健的培養在地居民對風力發電的認識與認同。開創出能源生
產的另一種可能。值得一提的是,在參訪與接觸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大多數時候,參訪
對象談及風力發電,並非將其放在「反對石化、核子能源」的替代能源生產脈絡談,而是對
於當今世界能源發展的瓶頸有清楚系統性的分析,著眼於石化能源成本將直線快速上升的未
來、風險難以管理的的核能,風力發電相對是可以透過謹慎的環境資源管理,最低風險但最
具有發展潛力的選項之一。同時參訪對象也非常清楚風機不當設置可能對環境與人類健康造
成永久不可回復的影響,於此,嚴謹的評估風機設置與自然、人居環境的距離為是否能將風
力發電從再生能源進一步升級為永續能源的關鍵。

再生能源議題落實在空間規劃上,我們則是著眼於利用再生能源作為材料,建構永續地景規
劃的願景,包含環境永續的能源生產與如何更合理的分配資源,達到城鄉均衡的社會發展。
在此目標下,我們依循授課教師之一Sven Stremke在其博士論文裡所發展的方法論工作,
將規劃工作區分為了解現狀、近期發展建議、長程發展提案、可欲的願景與技術設計介入,
五個步驟分三階段進行。一階段以不同地景主題爲分類,四組同學分別以農業、觀光、海岸
生態與都市四個地景類別為主題,就該主題提出現狀調查與近期發展建議的報告。二階段則
以市場-在地導向發展、政府-民眾主導兩個變項投射出四個不同發展面向的願景,在四個完
全迥異的願景裡,賦予小島不同發展面相的可能。第三階段爲個人作業,來自不同領域的學
生,利用前兩階段的結論,提出自身專長裡,可以技術介入(設計、規劃、空間社會分析)
的小尺度提案。根據前兩階段的基礎調查研究,第三階段的設計介入作品中,許多充滿創意
的提案躍然而出:有同學設計符合生態與觀光的潮汐發電水壩、以生態水文、再生能源供應
爲主軸的新社區住宅、也有同學嚴肅的分析風力發電風車的風險評估規劃、實地調查當地將
生態永續發展納入教學的綠色小學與其他一般小學學童的環境意識。三個月的課程結束後,
全班的研究成果集結成一本書,豐富的內容,與各式各樣建築在紮實的學術研究與豐富想像
力上對於規劃再生能源地景的初步成果,都成為提供當地政府與社區發展協會進一步實現未
來的參考。

三個月的實作裡,能源地景教會我用大尺度的規格去看人類與環境的互動,小尺度的細緻去
操作更貼近人與環境需求的空間創造。從地景的角度觀之,核電廠不只是空地上的大廠房,
風力發電風車也不是獨立於環境之外的風車。空間中所有的存在,都與自然環境、人類聚
落、社會產業息息相關,環環相扣。透過整合性的思考與規劃,建立出不同願景與使用模式
下,再生能源生產與既有地景共存的模型,將可以預測的風險與可能性納入實際空間使用的
模型思考,從實際的數據上去討論每一個決定背後可能的後果,努力達到使所有的空間中存
在達成動態平衡的關係。2011年三月,福島事件震撼了世界,枉顧能源安全、輕視能源與
地景關聯所導致的災難;與此同時,南荷蘭小島們預示了我們,透過再生能源地景的規劃,
的確存在另一種可能,人類社會、自然環境與能源生產可以和平的共處。




圖一 政府主導在地化取向的拼貼規劃示意圖





圖二 政府主導在地化取向的願景地圖

參考資料:

荷蘭環境管理法:
https://zoek.officielebekendmakingen.nl/stb-2010-749.html

能源地景工作室:
http://www.nrglab.net/

論壇投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