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6, 2013

守護海岸──苑裡反瘋車巡守隊招募中

【守護海岸 苑裡反瘋車巡守隊招募】

苑裡反瘋車自救會抗爭至今已一年多,在台灣尚無完善風機設立相關規範之下,政府放任德商英華威風力公司於各地進行風機設立之工程,而在苗栗苑裡海岸的居民們,就地抗爭,並於海岸的施工現場
24小時輪班守護西海岸,爭取捍衛土地、西海岸環境及居住之權力。

由於苑裡鄉下也面臨一般鄉村年輕人口外流工作情形,守工地者,很多是老弱婦孺,日前(詳情)遭受保全攻擊的人平均年齡也超過60歲,苑裡海岸線現在需要更多年輕人的守護。在這邊廣邀關心苑裡及再生能源政策之民眾,來到苑裡海岸,參與【巡守員招募】活動,我們將為第一次來到苑裡的朋友們做完整的抗爭之介紹與施工現場之導覽,並與24小時守夜的苑裡鄉親和他們聊聊天、為他們打氣、加油,我們要讓每一位苑裡鄉親都清楚地看見,他們並不是一個人在面對目前施工的壓力;也讓在街頭聲援苑裡很久的朋友們,有一個親身走過偏鄉的西海岸,深入地與苑裡鄉親說話的機會。

苑裡反瘋車自救會在抗爭的過程中,走遍各部會陳情表達訴求,一路撥清、認識到政府於再生能源政策上的錯誤、退位以及官商勾結,並且訴求公開透明、民眾參與之風機距離規範之制定過程,要求政府為發展健全、永續之風力發電負責;而苑裡在地的抗爭現場受到公權力以及財團的暴力對待(詳情)(詳情),西海岸人民因為風機不當的設立,從施工到運轉,政府默視人民的吶喊,造成生命安全嚴重的危害。

目前苑裡已立好4 支風機(詳情),分別於苑港里的18-1號及房裡里242526號,其中18-1號風機已完成風機安裝及地下電纜管線之工程開始試運轉,而房裡里日前7 /27英華威半夜偷偷施作部分地下電纜管線之工程後(詳情),苑裡鄉親開始24小時輪班守護西海岸,不讓英華威公司於汛期的防汛道路上進行地下電纜管線之工程,在地抗爭撐出空間,進行推動風機安全距離規範之制訂與社會輿論。

最近10/23凌晨(詳情)英華威為了強行施工選址不當的大型風機,在安全距離及民眾參與等相關選址規範尚未制定前,不顧在地及全國關心風力發電永續發展的民眾之聲音,企圖以暴力來強逼苑裡在地居民就範,聘請大批保全趁夜動手攻擊鄉親,致多人受傷,至今仍有位鄉親住院治療中;同時主管機關能源局正在進行黑箱作業之會議(0820實驗性聽證會)(1023能源局風機距離「專案小組諮詢會議」),企圖在程序不正義及未公開公民參與之下偷渡風機距離規範、草草了事,掩蓋目前苑裡抗爭之情形。

苑裡面臨英華威公司於施工現場的暴力強硬之施工態度(管線工程期限為年底1231),以及政府單位欲想草草了事、瞞天過海進行黑箱會議,內外夾攻,急需更多社會大眾與苑裡鄉親站在一起,共同監督政府於再生能源政策上完備的制定過程。


---
巡守隊培訓說明:
│時間:另行通知(自救會將主動聯繫有意願加入巡守隊的朋友)
│地點:苑裡反瘋車 工地巡守基地
│報名:http://goo.gl/RdOfMs
│招募人力時間:即日起(參與過巡守說明會後) 1231
l   排班建議表:
分白天班、夜宿班(11點之後,僅限熟人網絡)
l   攜帶用品建議:
苑裡房裡里工地就在海邊旁,風吹沙嚴重,早晚溫差極大,請準備以下個人用品:
一、帽子(風吹大,吹久會頭痛,最好可蓋到耳朵式的)
二、大外套(冬天厚重防風外套)
三、運動鞋,勿穿托鞋,在施工衝突現場容易遺失
四、圍巾(怕冷的圍巾也建議帶來)
    五、攝影器材:幫忙記錄
    六、隨身藥物等應急個人用品


---
p.s
1.巡守排班皆於房裡里工地之巡守基地,備有自救會抗爭公炊。
2.請大家諒解:苑裡工地皆由苑裡鄉親排班巡守,3個月的守候與巡守生活,工地基地如同抗爭者的家一般,我們擔心一下子湧入太多陌生的人們,廣納為客,鄉親也會疲於奔命。所以,為了苑裡鄉親與大家的安危,請各位想來聲援的朋友們稍微麻煩一點,填下表,留比較詳細的聯絡資料,我們將主動發信聯絡巡守隊說明會。

感謝大家關心與支持!苑裡加油!給這土地無權無勢的所有人民加油!


苑裡反瘋車自救會 敬啟 2013/11/06

Monday, September 23, 2013

2013/9/23行政院前行動聯合新聞稿

2013/9/23行政院前行動聯合新聞稿

【聯合聲明團體】苑裡反瘋車自救會、台灣農村陣線、全國關廠工人連線、
華光社區 台灣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 環境法律人協會、 兩公約施行監督聯盟、苗栗縣海岸環境發展協會、桃園在地聯盟、 北海岸環境自救會 、新屋反瘋車自救會、彰化環保聯盟

訴訟壓人民,人民不服從
行政獨大不作為,司法濫訴壓人民,人民團結要奮起,力抗無能爛政府

政府無能,人民受苦,人民為保護、爭取自己該有的權益而起身抗議。然而,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和平表達訴求,卻遭受政府大規模的警察暴力鎮壓。近來,政府甚至開始頻繁使用訴訟手段以鎮壓人民言論、表意自由。今天(9/23)苑裡反瘋車自救會與聯名團體來到台灣行政機關之首行政院前,沉重抗議:政府不願修訂良好的規範來處理時下社會問題、不願傾聽人民的心聲和痛苦,只知道如何暴力濫捕和濫訴人民,不但耗盡國家資源、浪費人民血汗錢,弄得一事無成、民不聊生,更是直接剝奪人民生存的權益。政府若只知以訴訟來壓制人民,而不願傾聽人民疾苦,政權的統治正當性將蕩然無存,受苦的人民將會更團結一致,親手將屬於人民的權力奪回來。

政府濫訴傷民,人民不服從

在工運,關廠工人遭勞委會以民事訴訟追討勞工的血汗錢;在華光社區,居民遭法務部以不當得利提告;在聲援大埔案的抗爭中,至今至少有21人次遭到警方移送;從士林文林苑案,到各地發動都市更新的社區裡,不肖建商財閥,啟動司法濫訴案例亦層出不窮,二十多人遭建商濫訴;在苑裡反瘋車自救會的抗爭,為了永續綠能發展的人民不服從,截至73號為止已有41個人次遭到上銬移送,14人陸續收傷就醫,目前有13位鄉親及聲援者已被以強制罪、妨礙公務等刑事罪名起訴。近日,又新增7名鄉親及聲援者被財團提告,而政府仍遲未妥善處理居民的正當控訴,依舊放任財團剝削台灣西海岸環境、暴力施工。

苑裡反瘋車自救會為表達及實踐「人民不服從」,並抗議政府的無能和不公義,將拒絕出席警局於明天(9/24)的到案說明進行筆錄。


行政機關獨大、擺爛,司法莫淪為打手
政府無視民間疾苦,修法、訂規範的動作緩慢,而濫捕鎮壓、起訴告民的速度卻非常迅速。苑裡反瘋車自救會抗爭已滿一年,每天24小時生活在暴力財團英華威隨時偷偷違法動工和大型風機噪音及安全問題的陰影之中,以及隨時遭警察、財團私人保全的拳打腳踢和被濫告、起訴的噩夢之中。苑裡反瘋車自救會一年來,要求政府訂定風機安全距離、民眾參與程序等風力發電基本規範,除了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居住安寧基本權益,也是促進台灣民主社會和永續風能發展、避免財團集中壟斷台灣海岸及能源;然而,面對自救會合理的訴求,政府不但擺爛、放任財團剝削台灣海岸,甚至動用司法濫訴傷民。苑裡反瘋車自救會及聯合團體呼籲:司法莫淪為「私」法打手,成為政客和財團利益互輸,偏袒資本和財團炒作的遮羞布;行政機關應正視社會疾苦,停止擺爛,江宜樺也應出面負責,立即下令下屬機關訂定風機安全距離,並修改圈地惡法、確立勞動法「代位求償」及撤告弱勢居民及勞工。


Thursday, September 19, 2013

永續風能,從苑裡出發 台灣環境草根力量論壇記錄
場次二 風力發電與台灣再生能源政策現況與展望:林穎資(荷蘭瓦罕寧恩大學地景建築與規劃碩士

【從邁向永續地景規劃看再生能源議題】

畢業於荷蘭瓦罕寧恩大學地景建築與規劃碩士班的林穎資,從自身在荷蘭於Goeree-Overakkee島實習時的所見所聞,向大家概論再生能源發展時,在地景與空間規劃的角度上應當如何考量。

        林穎資定義再生能源為「資源可以不斷地再利用循環的發電方式」,而再生能源跟地景規劃產生關連的原因即在於,地景規劃的重點之一為評估一地的空間使用,並試圖提出相關方案,使土地在被開發及利用時對當地各方都能有較少的影響。進一步說,藉由地景規劃,再生能源的利用可以被放在更大的脈絡裡去想像,並作為材料去建構更進一步達到分配資源達到城鄉均衡發展的目的。

此外,我們也必要認識到:能源永遠跟利益有關。

在荷蘭的案例中,政府之所以發展再生能源並非由於佛心慈悲,因為其對環境友善而如此發展(至少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其一是由於歐盟規定會員國必須在2020年時將再生能源占總能源比例提到20%,縱使荷蘭國內已先將自身的標準降低到14%,然而跟目前的4%比仍舊有大一段差距;其二,更遠的考量是,有了一定的再生能源量作為後盾,在日後國際原油極度缺乏、價格上漲時,它能脫離對石油的依賴繼續國家機器的順暢運作。也就是說,從最實際及長遠的打算來看,若荷蘭希望能在日後繼續經濟發展,發展再生能源是其必要的道路。

荷蘭經驗


Goeree-Overflakkee地理位置

在林穎資實習的Goeree-Overakkee島,本身地處偏鄉,人口更是極少。因此政府看中它的潛力:海邊──風力強,少人居住──較容易設置相關機具,位置優越──可短距供應電力至北方鹿特丹、南方安特衛普兩大港口城市。鑒於它作為能源生產中心的潛力,因此有了相關的開發計畫。

然而,在當地發展再生能源前,也須考量到其他狀況。譬如,荷蘭1953發生大水災,有1/3的國土因而泡在水裡,而當時水澇便是由此地灌入其他地區。因此荷蘭政府建了一個大水壩,防止日後有類似情況發生;於是當在談論再生能源要怎麼發展時,也必須考量到災害因素而不能影響大壩。

再者,再生能源發電設施可能產生的成本也必須納入考量,除了機具對土地可能的傷害外,「人」、「歷史」、「產業」等等因素都必須一併檢討。譬如說,做太陽能板或是風車會不會影響到附近的農業生產?這明顯牴觸到居民的利益與生計,風車擋住太陽,居民就無法以種田為生。或者是,海岸的自然地景插了風車也許就會由於景觀不再與安全考量,而損害當地觀光產業。總的來說,我們要討論的不只是「再生能源」,而是「永續的」再生能源──在不同願景之下,再生能源跟既有的歷史地景脈絡做結合,才是永續經營的關鍵。

操作方法圖示

在實際的操作上,首先是理解現狀──當地的產業如何發展?地理資源如何分布?進而推測未來二三十年間,是否能讓島上的地景和產業貼近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這個發展會牽涉到願景──當初希望電賣去哪裡?島上將來會否住人?若是,能住多少?以何維生?如果設立五十年後要達到願景,一切事務都得一步步規劃。所以在工作上會先設定在不同的發展面向上會希望如何發展,例如:能源的生產目標在自己自足或輸出成為經濟來源,能源生產的經營由地方或企業主島;並在建立了不同發展設定的劇本後,在地圖上指認出適合進行能源生產的地區,以及適合哪些類型再生能源生產。比方說,如果居民不希望在聚落受到風力發電機的干擾,那風車可以立在哪裡?要如何有效發電又不讓居民反感?又例如:生質能源的植物材料適用的種類那些適合當地自然環境?再生能源跟人及環境妥善結合,居民才會有認同,才不會覺得是來掠奪。

林穎資介紹該網頁有與環境相關的消息及知識

另外,林穎資也對徐瑋克提出「風力發電可能產生鄰避效應」一點做出補充。根據林穎資在荷蘭當地的調查,有一個能源合作社,站在希望再生能源的生產在地化的角度,以合作社的形式邀請居民共同小額入股,居民共同集資,進行再生能源生產的投資,用在地觀點,共同參與決議風機與太陽能農場合法並不影響居民生活的地點與相關方案,能源生產的獲利再分配到居民身上,其效益高於銀行儲蓄的利率;透過長期的合作、溝通,建立起良好的循環,培力居民們在環境保護與資源協調上的參與,並建立人民與再生能源共生互利的狀態。最後林穎資特別強調,合作社設立22年至今,一路上雖舉步維艱,至今設立太陽能農場一座與22隻大型風力發電機,算是小有成果,以企業經營的觀點,這樣的進度可說是非常緩慢,然從地方培力,共同參與的角度,相當值得借鏡學習,也共勉苑裡的鄉親能攜手更長遠的走下去。


Tuesday, September 17, 2013

從邁向永續地景規劃看再生能源議題


永續風能,從苑裡出發 台灣環境草根力量論壇記錄
場次二 風力發電與台灣再生能源政策現況與展望:林穎資
荷蘭瓦罕寧恩大學地景建築與規劃碩士)

【從邁向永續地景規劃看再生能源議題】
本文作者為林穎資

2011年春天,我於荷蘭就讀地景建築與規劃碩士班其間,曾經於實習課參與荷蘭鹿特丹市
南邊島嶼Goerree-Overflakkee再生能源發展之地景規劃,受當地政府與社區發展協會委
託,針對該島嶼在再生能源相關發展策略上不同向度的可行性研究,所謂不同向度,意指無
論為市場導向或就地自給自足發展,政策施行如何與既有人文、自然、農業地景相互協調平
衡。

再生能源地景,顧名思義,為將再生能源的發展計畫放置近脈絡更廣的地景基礎設施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規劃裡思考。再生能源發展方面,歐盟訂立了西元2020年可以
達到再生能源占總能源生產的百分之二十,在此發展綱領下,荷蘭將標準放在略低於歐盟標
準,百分之十四的目標(至2010為止只占百分之四)。該島位處於荷蘭鹿特丹南方與比利
時安特衛普兩大城市的中間,未來若能發展成能源輸出地區,過去地處偏鄉的弱勢將大為改
觀。然而,生產能源方式的改變,必然牽涉到國土規劃與空間使用方式的變遷,首先必須評
估該地適合發展的再生能源種類,並依照不同能源生產的需求對應實際環境條件,如:風力
發電機適當擺放的位置、生質能源種植的面積與地點、是否應該開發潮汐發電、甚至無可避
免碰觸到是否應該開啓荷蘭水災後築建的水壩等重要的社會安全問題。能源地景的概念所觸
碰到的議題不僅涉及再生能源的生產,更對小島原有的自然環境、農業發展、觀光與居民的
在地認同產生影響。如何在發展新的產業之餘顧及原有的在地脈絡,達到新的動態平衡?我
們認為,從地景的角度思考是一個新的觀點,從空間使用的調配切入,有助於將願景擺放在
更實際的資源分配裡思考。

從地景建築與規劃的角度思考再生能源發展,如何將再生能源生產效益極大化並非首要的考
量;取而代之,再生能源的生產如何於最低程度對既有產業、地景與地方文化影響下,達到
最大效益的發展,並取得新的地景平衡,讓再生能源成為居民對地方地景與文化的認同之一
,才是最終的目標。以風力發電為例,小島當地發展密度低,以農漁業為主,空曠的土地平
面,加上海邊終年多風的環境,理論上是理想的風場設置地點;然而站在區域規劃的角度,
地景規劃者的工作並非幫助能源公司尋找風場設置的極大化範圍,相反的,我們必須一一檢
視政府的能源政策、區域國土規劃、居民的地方認同、設置風機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能
源生產的經濟效益、能源生產的風險管理、可能對地方經濟產生的影響等不同角度的觀點,
找出不同角色可能的對話空間,由此指認出空間中符合最低程度影響地方與最大生產化的風
機設置潛力區域。

在所有的評估選項中,唯一一項無法做任何妥協的,即為風機設置對環境與人類健康的影
響。也是荷蘭政府法律明文規定風機設置的基礎,荷蘭國家政府所制定修改的環境管理法中
明文規定,用於風力發電的渦輪機發出之噪音,不得於任何建築物內偵測到超過全日平均45
分貝,夜晚平均40分貝的聲音,對於噪音敏感界限的基地邊界與建築物必須標明,不得有任
何建築物位於敏感界限內,五年內噪音紀錄需提供查核。此外,風機設置地點也不得使建築
物受到風機葉片所造成之陰影、眩光干擾,並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設置風機。風機設置前也
需與當地居民進行公共諮詢參與的溝通,資料不容篡改與錯置。

為了對風力發電有更近一步的認識,在實習課其間,我們也拜訪了丹麥零碳島Samsø、瑞
典生態城市Malmö,瞭解丹麥的能源民主與瑞典的永續生態導向都市更新;荷蘭在地田野調
查,我們接觸當地的風能合作社Deltawind,相較外於小島的資本投資,Deltawind以合作社
的形式,組織當地居民集資購買風機、租用土地,生產再生能源而後賣給電廠,其理念在於
使再生能源也能成為非財團式、在地化的經濟生產方式,相較於財團的大規模開發,
Deltawind小而緩慢的形式雖使得獲利無法快速成長(事實上,居民投資的獲利仍高於銀行
存款的利息),卻也一步一步穩健的培養在地居民對風力發電的認識與認同。開創出能源生
產的另一種可能。值得一提的是,在參訪與接觸的過程中,我逐漸發現,大多數時候,參訪
對象談及風力發電,並非將其放在「反對石化、核子能源」的替代能源生產脈絡談,而是對
於當今世界能源發展的瓶頸有清楚系統性的分析,著眼於石化能源成本將直線快速上升的未
來、風險難以管理的的核能,風力發電相對是可以透過謹慎的環境資源管理,最低風險但最
具有發展潛力的選項之一。同時參訪對象也非常清楚風機不當設置可能對環境與人類健康造
成永久不可回復的影響,於此,嚴謹的評估風機設置與自然、人居環境的距離為是否能將風
力發電從再生能源進一步升級為永續能源的關鍵。

再生能源議題落實在空間規劃上,我們則是著眼於利用再生能源作為材料,建構永續地景規
劃的願景,包含環境永續的能源生產與如何更合理的分配資源,達到城鄉均衡的社會發展。
在此目標下,我們依循授課教師之一Sven Stremke在其博士論文裡所發展的方法論工作,
將規劃工作區分為了解現狀、近期發展建議、長程發展提案、可欲的願景與技術設計介入,
五個步驟分三階段進行。一階段以不同地景主題爲分類,四組同學分別以農業、觀光、海岸
生態與都市四個地景類別為主題,就該主題提出現狀調查與近期發展建議的報告。二階段則
以市場-在地導向發展、政府-民眾主導兩個變項投射出四個不同發展面向的願景,在四個完
全迥異的願景裡,賦予小島不同發展面相的可能。第三階段爲個人作業,來自不同領域的學
生,利用前兩階段的結論,提出自身專長裡,可以技術介入(設計、規劃、空間社會分析)
的小尺度提案。根據前兩階段的基礎調查研究,第三階段的設計介入作品中,許多充滿創意
的提案躍然而出:有同學設計符合生態與觀光的潮汐發電水壩、以生態水文、再生能源供應
爲主軸的新社區住宅、也有同學嚴肅的分析風力發電風車的風險評估規劃、實地調查當地將
生態永續發展納入教學的綠色小學與其他一般小學學童的環境意識。三個月的課程結束後,
全班的研究成果集結成一本書,豐富的內容,與各式各樣建築在紮實的學術研究與豐富想像
力上對於規劃再生能源地景的初步成果,都成為提供當地政府與社區發展協會進一步實現未
來的參考。

三個月的實作裡,能源地景教會我用大尺度的規格去看人類與環境的互動,小尺度的細緻去
操作更貼近人與環境需求的空間創造。從地景的角度觀之,核電廠不只是空地上的大廠房,
風力發電風車也不是獨立於環境之外的風車。空間中所有的存在,都與自然環境、人類聚
落、社會產業息息相關,環環相扣。透過整合性的思考與規劃,建立出不同願景與使用模式
下,再生能源生產與既有地景共存的模型,將可以預測的風險與可能性納入實際空間使用的
模型思考,從實際的數據上去討論每一個決定背後可能的後果,努力達到使所有的空間中存
在達成動態平衡的關係。2011年三月,福島事件震撼了世界,枉顧能源安全、輕視能源與
地景關聯所導致的災難;與此同時,南荷蘭小島們預示了我們,透過再生能源地景的規劃,
的確存在另一種可能,人類社會、自然環境與能源生產可以和平的共處。




圖一 政府主導在地化取向的拼貼規劃示意圖





圖二 政府主導在地化取向的願景地圖

參考資料:

荷蘭環境管理法:
https://zoek.officielebekendmakingen.nl/stb-2010-749.html

能源地景工作室:
http://www.nrglab.net/

論壇投影片

Sunday, September 15, 2013

永續風能,從苑裡出發 台灣環境草根力量論壇記錄
場次二 風力發電與台灣再生能源政策現況與展望:賴偉傑(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長

【以系統變遷思考能源轉型】



賴偉傑指出,台灣工業用電佔五到六成,但電價卻最便宜,過往五年台電補貼工業用電一千五百多億,台灣官方電力發展政策持續導向增加工業用電的方向來發展。

政府常會提出節能省電的口號,但事實上台灣民生用電比例只有17.6%,若不斷的要滿足工業用電,蓋再多電廠也不夠。貢寮自救會,抗爭核四二十年,以政府提出每年用電需求增加3%的數據來看,其實兩年內就把核四的發電量消耗掉了。用不斷的蓋電廠去支撐不斷的發展用電,這樣無限制地蓋電廠造成的是弱勢跟弱勢的相殘。


政府總說經濟要成長就要增加發電量,但事實上,人民的薪資沒漲,代表台灣的經濟發展的同時,分配也是不公平的,這樣的經濟發展對人民並沒有好處。政府預估持續的經濟發展需要持續的增加用電,照這個邏輯,不到十年內台灣將增加38%的用電量,就是要多蓋將近四成的電廠,台灣怎麼可能有這種成本蓋這麼多電廠?


台灣經濟發展的策略也有問題,我們需要發展綠色經濟,但政府實際上進行的是「綠能經濟」;太陽能、風力發電直覺上是綠能,但不能打著綠能招牌就為所欲為,像是對週遭的公眾參與、對勞工的態度,這些都是綠色經濟的標準。

賴偉傑指出,如果現在風力發電完全以利潤或錢當作指標,就會有很多問題。再生能源條例中現在很多法條不明確,很多價值都擺不進去。例如哪些再生能源才是可以獲得補助的?價格該怎麼訂?標準是什麼?基金的來源是什麼?這些價值在規範裡都看不出來,所以這條例裡還有很多問題。

賴偉傑提出德國耘得能源村的例子,德國哥廷根大學進行研究計畫,建立好的溝通機制,不只是問要不要風力發電,而是整個村如何變成能源村。這地方強調的是居民參與,包括共同討論、工作會議、專家諮詢。他們創造社會接受度的參與機制是把所有利益相關方都拉來,附近的人和公司都要參與。

而這套計畫我們的政府有贊助國科會做研究,也翻譯成中文版本,但為什麼過去政府都沒有在討論這個部分?人民只有被逼著去爭取安全距離。


賴偉傑最後提出兩點結論,首先,他指出,台灣的用電需求不該如此無限制成長下去,即使到2025年發電量不再成長,也不代表經濟零成長,像德國和芬蘭經濟持續成長,用電卻沒有成長。反觀台灣現在的發展方式分配不均,經濟成長沒有分配給一般的受薪階級,政府卻還執意漲電價,將工業發展的成本轉嫁到人民身上。

接著,賴偉傑指出,在風力發電、再生能源的發展當中,應該落實地方、在地的參與機制,現在自救會要求正式聽證會就是一個方向。再生能源發展的民眾參與議題,雖有學者在做研究,卻長期被執政者忽視,代表政府漠視專業更拒絕溝通。